嬰兒腳氣病多發(fā)生于l歲以內(nèi),可累及消化、神經(jī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臨床上以消化系統(tǒng)癥狀為主,如惡心、嘔吐、厭食,常伴有腹痛、輕度腹瀉或便秘、腹脹等。病情加重時,可出現(xiàn)煩躁不安、夜間啼哭、聲音嘶啞(甚至失音)、喂奶嗆咳、嗜睡、軟弱無力、呆視或眼瞼下垂等現(xiàn)象。嚴重者,體溫下降、全身冰冷、口唇及指甲發(fā)紫、全身水腫、血壓降低,最后可因呼吸困難和心力衰竭而死亡。
6 S! n' H; a. P# {) X 嬰兒維生素B1需要量大于成人
# l1 N+ _# k* A2 I' G 嬰兒正處在生長發(fā)育發(fā)迅速的階段,體內(nèi)新陳代謝十分旺盛,對維生素B1的需要量高于成年人,每天需要維生素B1l~2毫克。母乳喂養(yǎng)嬰兒,其母乳中的維生素B1含量多少與乳母日常膳食有密切關(guān)系。一般來講,每100毫升母乳中,維生素B1約含16微克,如果母親膳食中維生素B1不足(每日需攝入3~4毫克),則乳汁中含量更少。
2 D& {; w; l% g7 K& Q0 J 嬰兒不宜長期吃得太精細
4 x' _2 g3 A y( R 在谷物中,維生素B1多儲存于外胚層(糠、麩)中,精制時易損失,故米面越精制,其維生素B1的含量就越少。豆制品、豬肝、瘦肉、乳類、雞蛋、新鮮水果及蔬菜也是維生素B1的重要來源。嬰兒和乳母應(yīng)多吃這類富含維生素B1的食品,特別是人工喂養(yǎng)兒要及時添加各種輔食。不宜長期吃精白米面,要適量進食些粗雜糧(如玉米、小米等)。乳母不要忌口、忌食,要注意飲食多樣化,講究營養(yǎng)平衡。
' g$ W6 q7 k4 @% g' e/ n2 h. y( @8 v/ B/ E& A. Z. p( n
6 ]7 a/ F* x1 R5 w0 d5 t, h0 } c: U
此外,維生素B1易溶于水和遇堿易破壞,故在家庭中,淘米時間不宜過長,煮粥不宜加堿,蔬菜應(yīng)洗后再切,不要切后再洗。還要指出的是,要改變直接用生自來水煮飯的習(xí)慣,因生自來水中含有一定的游離性余氯,在燒煮過程中,氯氣會破壞谷物中的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所以,平時燒飯最好用開水(因自來水在燒沸時氯氣會被蒸發(fā)掉),這也是減少食物中維生素B1丟失的一個好方法。4 X3 w- Y* D0 t0 j1 |! P8 Q7 U
嬰兒腳氣病雖很常見,但一般的年輕父母對它卻不甚了解,有的人還與“腳氣” (腳癬)混為一談。其實,嬰兒腳氣病即嬰兒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缺乏癥,也就是體內(nèi)缺乏維生素B1而引起的一種營養(yǎng)不良性疾病。
& K R. K+ C v5 L0 _ 該病的發(fā)生主要與喂養(yǎng)不當有關(guān),倘若嬰兒不能及時從母乳或膳食中得到足夠的補充,就會導(dǎo)致腳氣病。5 F. g! r, j) h) {)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