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我們一般的人總是求外財,這屬于陽性的東西,其實還有一個陰性的,就是內財。而我們現在的社會價值外在體現一般都是外財。當然如果能夠在求外財的過程中不斷地去自我挖掘,不斷自我去發(fā)現,是最理想的。要記住一定要向內采,厚積而薄發(fā),在外在動的過程中,保持一種內心的靜,尋找對自我的認識、對自我的了解,通過不斷地超越和戰(zhàn)勝自我而自強不息。自身厚重的人,才有可能駕御得住外部復雜的局面。”; p; ~% g- h/ T1 G7 e
小男:“怎么才能知道自身的厚重與否呢?”
1 s, s% {' [, `2 \- b& X4 ?道長:“如果說沒有自我價值的實現,我們的內在就會很薄、很空虛。如果我們往內去尋找,一直走到自己的存在中心,就到家了、幾乎成道了。但一般人做不到,能夠籍著外在的東西不斷地往內挖掘就已經很不錯了,那么我們就始終在陰陽平衡中。我們在外面看到的,是我們的陽性原則,就是說社會價值的狀態(tài),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了,這個越對外走,我們自身對內在的挖掘越要跟得上?!?/strong>* }* P2 _7 I2 z$ b$ j3 M
小潔:“運真的是可以改變的?”! L: \; S7 y6 q4 \" o
道長:“而且還是比較容易改變的。天人本是一體,通過修身心靈的方式來改變它,通過身心靈的升華,來通靈改運。修身能改病,修心能改運,修靈能改命。這就是‘管理我們的智慧’。現在你們還是在修身的階段?!?/strong>
?/ X9 G9 x' `1 O6 }5 A無話不說嘆息:“我們層次太低,還是在改病呢!不過,這萬里長征也算是開始了!”5 Z: _ L5 b9 z" b7 M. P) o& u
道長:“運的改變可以通過我們比如做法事,直接能量的加持,輸入,也可以自己修行,自己發(fā)自內心地做好事,積德,惜福?!?/strong>' ]8 S& U4 ~) e. @8 K0 T- z9 X4 u
小男:“為什么命不能夠改?”
4 W. ~1 x8 b$ e& p道長:“命也能夠改,不是那么容易改。從世俗的角度看,這個命相當于我們的大限,它就不是你這一世因果的問題輕易能夠改變得了的,古史以來,經過了千千萬萬世這么、這么多的加減積累,你們說想在這一世努力來改變,這怎么能夠做到呢?非得做非常大的善事。大善能夠改命,而大惡,也能夠改命。改命不一定是往好的改,也有往不好的改的。從道家修行的角度看,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只要你找到了‘真我’,真的歸根復命了,真的回到了自己存在的中心,就達到老子所說的,‘無遺身殃’了,‘沒身不殆’了,無論出現什么情況,都能徹底地自由自在了?!?/strong>6 f% u5 n: h& k
小男:“一個人做善事和做惡事,是他命中注定的嗎?命中注定要出現這些事情,但是怎么處理是自己的事情?”笑,“我和無話不說一樣,語無倫次了,這個問題要‘問清楚’,太難了……”
+ j( u1 v3 _* a9 V; J1 {道長:“命中注定的事情,是生生世世因果的一個延續(xù),不管你怎么去修,那些該出現的事情還是會出現,但是因為你修行了,醒悟了,受到事發(fā)的影響不一樣了。另一方面,只要我們是落在三界,六道之中,我們就必然會在自己的因果鏈中扭轉,輪回,因為一個人的未來,完全是由一個人的過去造就的,而一再地重復某個人的過去——由思維的定時,習慣所決定,他既是在無意識中難以逃脫得行使著他的思維模式,從而決定了此人(不同之人)的處事方式,從而造就命運。也就是說,人只要逃脫不了他自身的思維方式,他就難以逃脫他自身的命運。”
( c7 h- ]# l% E8 T( L1 u5 d E大家不是很明白:“這怎么說……”
$ A7 U. F; y* N' t) v2 ^道長:“就好比,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面對,處理的方式絕對不一樣,導致的結果完全不同。同樣的低谷,它可以造就一個偉人,也可以徹底毀了完全不同的另一些人;同樣是成功,它能夠鋪就一些人更大的成功,也可以因為這個成功而毀掉不同人。差別就是不同人的面對,因為是不同的思維方式,也可以是你們常說的性格因素。由你們的命,和這世的性格,和你對自身的認識,等等因素決定,導致事情的結果完全的因人而不一樣?!?/strong>8 j/ j) Z, F _
亞女:“性格是天生的嗎?它屬不屬于命運呢?”* q1 U; k# ~$ d) [0 `
道長:“性格是可以通過自己改變的,如果你發(fā)了心的話。人是天地中最貴的,是因為人與萬事萬物都不一樣。宇宙萬物中、一切生命中只有人是可以修行的。其他的生命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主動去改變自身的。”7 O, Q$ L* u- |! f
生的偉大:“狐貍也修行?!?/strong>
6 k0 ~* `# X) d; K! Y: U- e% w笑……) m' u* y9 L# [# ]
小潔:“什么樣的性格就有什么樣的命運???那什么樣的性格算是最好的?”9 g/ y4 P5 \8 S/ ]* k
道長:“以道觀之的話,就沒有什么東西是最好的,什么東西是最差的。比如我問你,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是白天好,還是晚上好?春夏秋冬哪個季節(jié)是最好的?事實上,任何你喜歡的一個特別,都屬于畸形。你們想像沒有,如果依照你們的喜好,只有白天沒有晚上,或者只有晚上沒有白天,任何的一種‘你們更喜歡’,這個世界會是什么樣呢?這個世界上本身就沒有任何的一個東西是絕對的好或者是絕對的差的,它都是應該出現的。但是我們總是在選擇。有了選擇就有了好與壞。你肯定會選擇于自己有利的、喜歡的,那沒有被你選擇的,相對就是不那么有利的、不那么好的。為了你的選擇你會有很多方式改變它……有說開了呵呵?!?/strong>
" u& h+ n* Z0 F2 z; U0 Q小男:“什么叫修呢?修道嗎?”/ H; V% O1 b2 E* x$ a' T8 t) l
道長:“如果從修道的角度上講,它的核心思想是道修。修是修改,修正的意思,把一個東西修改過來。我們平時是以‘我們的習慣’,‘我們的思想方式’去看待萬事萬物,這個習慣的看待在很多時候是非常錯誤的,零散的,不連貫的,單薄,不是多層面的。一個明了道的人看待萬事萬物都是‘以道觀之’,從根本上修正自己一貫地‘以物觀之’,‘以俗觀之’,和以‘我’的好惡觀之的錯誤觀點,修正自己思想中一貫的、以為的東西來重新看待世界。把我們過去一直向外的努力轉而向內,把一直征服外部世界的能量轉而用于戰(zhàn)勝自己。6 `. C7 i6 P: p5 a
“人為什么要吵架?人與人之間為什么要有隔閡?因為我們人做不到公平和氣,沒有那些修了道的、那些佛的作為和高度。我們人是霧里看花,我們看不透,我們以為認知了很多東西,實際上沒有任何認識。而正是這些沒有認識的認識造成了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這個隔閡,再加上浮躁,成為我們二十一世紀的最大的病。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缺少理解。
0 }' m! A# B3 N4 {“這個世紀人們最需要獲得的第一能力,就是溝通的能力。夫妻,家庭,父子,社會,國家,民族,都需要溝通的能力。需要有溝通就是因為有隔閡,隔閡就是因為我們個人的看法有諸多不同,我們看到的東西,我們的理解和認為,是有個體差異性的。從溝通的這個角度說,一個人能夠把事業(yè)做得有多大,就意味著這個人的溝通能力有多強!因為你得跟各種各樣的人溝通。溝通的目的就是需要我們把隔閡融化。如果一個人內功做的不好,那他外部的世界也會出現問題。起碼他會覺得處處是障礙,沒有人會理解他,他也就不可能有你們所認為的‘成功’?!?/strong>
, q+ R: z5 J8 X8 a h C無話不說:“難道修道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隔閡、加強溝通的能力?這樣太現實一些了吧?”9 x4 _) U# z' C* U% Z! l
道長:“修道的目的并不是我們要用一定的方法,一定要練功,不是的。只要我們在生活中生活得很好,很成功,很融洽,某種意義上也是在練功。修行的目的簡單的說,是在達到與人、與事和諧的過程中,我們修了我們的靈,修了我們的心。也是修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從而導致改變我們的‘命運’。 s+ o& O" |( w: h/ {* l2 ~5 L
“又要繞回剛才的話題,剛才說‘一個人只要逃脫不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就難以逃脫他自己的命運’,所以修行必須要修改我們固有的思維方式。正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方式,重復了我們命運的反復(請大家自己仔細去修,去想,不再反復講了),我們是被這種無意識所掌控了。而改變思維方式的修行,修煉,是我們能夠達到一,超越了自我——超越舊有的思維模式了;二,修命改運;三,斷滅煩惱。修行,修道,使我們能夠享受到人生的極樂,當下的真正幸福。
3 [0 w% }: G& t“回到剛才說了一半的,專門的修煉是修,而我們從自己的生活中,從我們的社會中去體會,去找,去經歷,也是修。在這個修的過程中,最高的層面莫過于我們能夠自覺到自己的觀點片面和錯誤。因為我們自己的觀點就是有很多是片面性的,主觀性的,它基本是由我們自己的人生經歷所決定的。我們已有的人生經歷使我們豐富,也使我們狹隘。你可能打贏了一百場勝仗,但是并不意味著你能夠打贏第一百零一場。人最大的問題,是缺乏自知。要知命顯然就更難了。一個人可能做了很多很成功的事情,這個人理所當然就會很輕信自己成功的經驗,所以很多人到了晚年的時候就會很保守,很頑固,很排斥,不相信新的東西。他就跟不上了。那還沒有‘成功’的人生呢?有時候人們可笑的會把不成功也當作人生經驗的主要參考,越參考越不‘成功’——距離我說的成功就更加遙遠了——因為都是負面的參照,都是‘又是怎樣……一定怎樣’負面性句型。這個不多說了……1 G0 h) }- S" t' p6 q
“一定要知道、要懂得‘過河棄船’。無論‘成功’失敗,河都已經過了,要把幫你過河的船放棄掉,要不然后面的路還怎么走呢?難道你還要去背著船走嗎?已經到了新的階段了,還要用原來老的辦法?老的處事方式?用老方法是因為習慣。很多人都不知道新路的重要,不懂得在新的階段里面、自己新的發(fā)展、需要用全新的心態(tài)和觀念。我們自己經常面臨的問題是,總有很多新的東西需要去突破,這種突破就是‘以道觀之’。當我們能夠做到以道觀之的時候,我們的心靈、生命就很達觀,就會始終激情,始終努力,始終去進取,并且始終很快樂。享受做事的過程,也是享受人生的過程。能以道觀之者非道而誰!”
) A* ]) v* I$ U# Q5 L人馬座:“你指的快樂是什么意思呢?”
- [% p f; B" v9 I8 m$ {/ y) m0 q道長:“是絕對的快樂。不是與痛苦相對的快樂,相對的快樂是與痛苦交替進行的,而絕對的快樂不會與痛苦相伴,是極樂。這個快樂充滿于每天都努力地做事情之中,充滿在日常的每時每刻。我們活在當下,而不是活在過去——無論是追憶榮譽還是后悔莫及。也不是為將來而活。學道的人不是一個無所事事、庸庸碌碌的人,學道的人不消極的,而是很快樂地去做事情。不是為了做事情而做事情,而是在做事情中找到‘真我’,在做事情中‘歸根復命’。雖然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同樣會有很多問題出現,即使是解決問題,一個修道的人也是以快樂的心情,積極、陽光的心情去解決。如果我們都能夠站在道的角度上來看,世界、事情,都是沒有對立,沒有對和錯的,就像我們很多時候知道自己必然會成功一樣,同時也必然會出現很多問題。只有真正知道一切問題都是來成就于我的,才能快樂的面對問題,才能真正升起感恩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