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批評孩子的三大原則 [打印本頁] 作者: 梅子的夢 時間: 2010-12-1 19:13 標題: 批評孩子的三大原則 該吃飯了,四歲的兒子拿著玩具不肯放,叫了幾遍也沒反應,青琳決定來點硬的。兒子哭鬧著不肯放玩具,掙扎間竟用玩具把媽媽的頭給敲出了個大包。青琳這下可火了,生氣地把孩子說了一頓??墒?,說完之后,看著兒子哭得可憐兮兮,青琳又心軟了,開始后怕,自己這樣批評孩子,會不會給他留下心理陰影? 1 O$ o& `4 Y+ B& ~0 a3 b) y e& K2 {% [* H }4 E
青琳的擔心立刻贏得一群媽咪好友的共鳴,青琳這才發(fā)現,原來,不少做媽媽的都有類似的困擾:孩子難免會犯錯,不批評是不可能的,可我的批評會不會過火呢?或者說,怎樣批評,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傷害孩子呢?$ C4 E( z: I, m5 X# Z4 m+ f" I
5 S5 |- {- z$ @% M, w
批評孩子的三大原則9 n" |# F# Y; A1 `6 I$ X
/ X0 S4 O" Z8 k& n, I 批評的態(tài)度:批評不等于不尊重 * _; J% R% r$ S: q9 h c: B' O/ a: E a+ z
批評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靈也該得到保護,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對于眾多家長的問題,教育專家宮老師說,家長們保護孩子自尊的意識強了,可有時,卻把“對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這兩件事給簡單對立起來了,好像保護孩子的尊嚴,就要放棄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評。 , C( d1 M4 A" L% h ; F! x0 [. M) v2 }5 S/ d 她說,其實,如果我們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對批評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據他的承受能力,進行適當的批評。并且,在孩子做錯事時,明確地告訴他“這件事你做得不對”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為擔心傷害,就不批評、不管教。 7 x4 h0 W# X, i& Y/ G$ T9 f$ q o n/ G7 `- \
批評的目的:公平教育 : G! d0 f& l$ a# a# d 2 a. j0 x; [1 Q9 S 如果我們本著尊重孩子的出發(fā)點,來選擇批評的方式,批評便是公平的。不會以大欺小地指責、謾罵孩子,也不會因為他年齡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錯。宮學萍說,最簡單的批評,就是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比如,對一個四歲的孩子,應當讓他知道,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媽媽的頭,媽媽會很痛,他也不應該用這樣的方式去攻擊別人。而這樣的批評,并不存在不尊重或傷害。! A1 a# ~# _" y! N, E
+ O. ?5 G1 G3 _6 P" @" M. C 而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批評,往往是由于我們忽略了自己該告訴孩子的重點是什么。就拿青琳的例子來說,孩子打了媽媽,我們可能一時氣極說,你竟敢打媽媽,真是個壞孩子!但這樣會把一件具體的事,擴大到“壞”和“好”的區(qū)分,給孩子留下長遠的影響。6 D1 Z, d' R1 D9 t/ S
. N9 x* d8 \' g& [ 批評的方法:一事歸一事6 n& F' N( }2 X% W( U9 y% w
+ e0 T8 d3 i4 j* S' @. ]( o$ v 所以,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評,是為了他知道,做什么樣的事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而不是為了傷害他或給他打上“壞孩子”的標簽,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4 D- Q" _, Q5 U; n& w/ X3 Y# r" a! M) H: [+ L% p; k
宮學萍建議,我們的批評一定要針對具體的事情,比如,孩子回家后又忘記洗手,我們應該告訴他,我們每個人回家后都要洗手,不洗手是不對的,而不要擴大到其它事情上。而當孩子的錯誤舉動涉及人際關系時,最理想的方式是用兩個步驟去“完成”一次批評——先把自己對于孩子某個行為的感受直接告訴他,然后,平靜地告訴孩子,你知道他是一個好孩子,只是這次做錯了。0 ^2 o; ?) b$ q
' q( H3 E# W1 G7 v8 R5 e2 k/ U/ f
批評孩子的六個技巧 & ^1 a) N5 I9 h+ k* y1 [ 7 J, c- D; q. f! s$ v$ h( q( t3 U) `7 S7 b$ _6 T1 r
+ X$ P% H- d8 x& L4 [9 v" E$ ?4 z
除了掌握以上三個批評的原則外,學會批評孩子,掌握批評孩子的技巧,是做父母必修的重要課程之一。: c# _" ~/ Z( H& [( z* P